凌烟阁二十四人,当时任什么官职,有什么功绩?
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已然四十多岁。
人过中年,就会逐渐变得怀旧。尤其是像他这样,早年四处征伐,登基后生活却逐渐被政务填满,变得枯燥无味的君主。
于是,他便叫来大画家阎立本,让他绘制了二十四幅功臣画像,并将其挂在凌烟阁表达纪念。
那么,凌烟阁二十四人,当时任什么官职,有什么功绩呢?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按照唐太宗设置他们时的官职大小来排序的。
按照古代的惯例,皇帝会在大臣死后对其进行追封,而追封的官职往往品级很高。这样一来,去世的大臣官职一般就会比在世的更高,在凌烟阁排列时,已经去世的便会位居前列。
凌烟阁中排名第一的便是赵国公长孙无忌。在入阁前,他已经官至司徒。他年少便与唐太宗关系友善,又结为姻亲。自李渊晋阳起兵,长孙无忌就是李世民帐下的重要谋臣,他随同征战,又策划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登基。他能力出众、资历最老,更是忠心耿耿,在朝中很有地位。
排名第二的是河间郡王李孝恭,他是李世民的堂兄,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负责平定巴蜀之地。此后,他又整顿水军,南下平定岭南,他***取得江南,功勋卓著。在进入凌烟阁前,李孝恭便已经去世,他被追封为司空、扬州都督。
协助李世民征战和发动玄武门之变,位列"十八学士"之首的杜如晦位列第三,他去世后入阁,此前被追封为司空、莱国公。
以直言进谏著称,帮助李世民实现"贞观之治"的魏征位列第四。他官至光禄大夫、郑国公,并在病逝的同年进入了凌烟阁。
排名第五的是与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他也是在李世民起兵初期便投靠,一路立下功劳,并在玄武门一事出力甚多。入阁时房玄龄任尚书左仆射、司空,受封梁国公。
第六位申国公高士廉,在玄武门立功,此后也勤勤恳恳,被授开府仪同三司。
鄂国公尉迟敬德排名第七,他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更是有过单骑救主的事迹。玄武门之变中,他射杀李元吉,入阁前也被授开府仪同三司。
第八位卫国公李靖,先是协助李孝恭平定巴蜀,又在对突厥的战争中立下首功。于是受封濮州刺史,入阁后一年,他被授开府仪同三司。
被唐太宗评价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的宋国公萧瑀是第九位,他六次为相,又六次罢相,入阁时,他担任着左仆射。
第十位褒国公段志玄资历很老,又始终忠于李世民,入阁前去世,受封为扬州都督。
第十一位夔国公刘弘基,多有战功,入阁前被封辅国大将军。
十二位蒋国公屈突通在消灭王世充时战功位列第一,去世后被追赠尚书左仆射。
第十三位勋国公殷峤在二十四人中去世最早,他死后被封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
谯国公柴绍位列十四,他平定各地割据势力,死后被追赠荆州都督。
邳国公长孙顺德位列十五,他屡立战功,参与玄武门之变,死后也被追赠荆州都督。
第十六位是郧国公张亮,他被房玄龄推荐而得到重用,入阁前担任洛州都督。
第十七是陈国公侯君集,他是李世民的心腹重臣,不但足智多谋,还文武双全,入阁前他被封吏部尚书、光禄大夫。
排名十八的郯国公张公谨是受李靖推荐而被重用,病逝后,他被追赠左骁卫大将军。
第十九位是卢国公程知节,也就是俗称的程咬金,他骁勇善战,入阁前给他总管幽、易、檀、平、燕、妫六州军事,担任幽州刺史。
排名第二十的是永兴县公虞世南,他文化修养极高,又敢于直谏,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
第二十一位是渝国公刘政会。他善于经营理政,又忠心不二,死后被追赠为民部尚书。
第二十二位莒国公唐俭。从晋阳起兵他就为李家谋划,提出过不少良策,去世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
第二十三位是英国公李勣。民间多称他为徐茂功,他助李靖攻灭突厥,又镇守北疆多年,入阁时,他任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
最后一位是胡国公秦琼,他常常担任先锋,勇猛过人,但后来伤病积累而去世,被追赠为徐州都督。
我猜想大家对于凌烟阁并不是很熟悉,但对于那24人应该还是比较有印象的。凌烟阁位于长安城内是个很精致的地方,不过那里不是人的居住之地,是存人的画象的。可是为什么会24人的人像给放在那里呢?原因很简单,唐太宗李世民恋旧了。大家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从他父亲那里夺来的,并不是顺位继承。所以他最终能够当上九五之尊,绝对是离不开他身后的那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毫无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是个贤明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是出现了贞观盛世的。
贞观17年,李世民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不禁想起当初那些跟着他打江山的功臣。若没有那些功臣,又怎么会有他如今君临天下的局面呢?若没有那些功臣的辅佐,又怎么会有如今的贞观盛世呢?于是李世民就决定给那24个功臣画像,这样他就可以时时的看到他们,以此方便寄予他的思念之情。杜如晦和房玄龄这2人,让我很容易想起房谋杜断这4个字。杜如晦可是有着从龙之功的,当年玄武门事变他参与过,还是个策划者。他担任尚书仆射,挺得唐太宗宠爱。
房玄龄是唐太宗李世民处理政务的左右手,同修唐礼。他担任过挺多的职务,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还做过一国宰相,颇得唐太宗的器重。长孙无忌也是有着从龙之功的,曾是玄武门事变的参与者,帮助李世民打下江山,是开国功臣。他担任过太尉。李孝恭是一个将领,在武学方面颇有造诣,曾为李世民多次出兵征战,立下了许多赫赫战功。他本人既是藩王又是将领。魏征是个胆子天大的官员,敢于对皇帝说真话,李书民颇为信任他。高士廉也是玄武门事变的策划者,助李世民夺江山的忠臣。他是尚书右仆射、又是太子太傅。
段志玄在潼关之战有出色表现,是个军事奇才,曾平定过吐谷浑,是镇军大将军。张公谨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曾尽心辅佐过,突厥平定有他一份功劳,是左骁卫大将军。 刘政会给李世民守护了晋阳,是洪州都督。唐俭,他多次平定四方乱局,在讨伐突厥一事上表现亮眼。秦叔宝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是个难得的将领之才,是左武卫大将军。剩下的还有李世绩、虞世南、程知节、侯君集、张亮、长孙顺德、柴绍等人,都是李世民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话,很可能就没有贞观盛世。
1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玄武门之变起主谋作用
2司空,扬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灭萧铣、破铺公祏,浮获朱粲,平定江南。
3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处事果断,被称为房谋杜断。4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委以重任。
5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以进谏著称。
6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李世民的心腹,主持编撰《氏族志》国像凌烟阁。
7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恭:北邙山力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元吉。
8特进、卫国公李靖:灭萧梁,破辅公祏,击灭东突厥,平定吐谷浑。
9特进、宋国公萧瑀:证讨吐谷浑。
10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征讨吐谷浑。11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平定长安,国像凌烟阁。12尚书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平扬玄感,平王世充,位居第一。
13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大破卫文升、讨伐刘黑闼。
14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参与定襄之战、从灭东突厥。15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平霍邑,破临汾、生擒屈突通。
16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句丽而立功,因好巫术而名声败坏。
17光禄大夫、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集:征讨吐谷浑,攻灭高昌国。
18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随李靖征讨东突厥。
19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唐朝开国元勋,追随李世民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
20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初唐四大家之一,编修北堂书钞。
21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留守太原,经营后方根据地。
22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中央一面派他出使说降突厥,一面派李靖进军突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
23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园公徐世绩: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薜延陀,破东突厥,灭高句丽,平定碛北。
24徐州都督、胡壮公秦叔宝:协助李世民南征北战建功立业。
宁波达达线自驾游攻略有哪些?
宁波市走东环北路到蛟川收费站进入甬舟高速,过金塘大桥直到舟山岛舟山收费站下高速,接走鸭岑线、双坝线、昌洲大道、东皋路、329国道、兴普大道、朱家尖海峡大桥、***大道到达蜈蚣峙码头乘船去普陀山岛。普陀山素称海天佛国,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有千步沙、百步沙、潮音洞、梵音洞、西天门、南天门、洛迦山等景点,还有一尊高33米的特大观音像。晚上返回朱家尖,再返回舟山岛经兴普大道、海印路到沈家门安排住宿并品尝海鲜。第二天早起乘船去桃花岛,主要景点有塔湾***、安期峰、高257米的大佛岩、桃花峪、定海城等。
东钱湖又称钱湖,是浙江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距宁波城东去15公里,享有“西湖风光,太湖气魄”的美称。
雪窦山风景区,国家AAAA-旅游景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四明第一山”之誉,是弥勒佛道场。
浙东悬空大瀑布,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梁皇山景区内。浙东悬空大瀑布是梁宣帝在梁皇山屯兵时上山的必经之路。峡谷景色以瀑布群为主,气势恢弘。瀑布景区有神龟护驾、百类听经、猕猴拜观音、洗心潭、闷字瀑、孔雀瀑、彩虹瀑、七仙飞瀑等景观。
达蓬山原名香山,位于慈溪市东南部。之所以命名为“达蓬”的原因,即从这里出发航海可以到达蓬莱仙境。达蓬山海拔高400多米,山中重峦叠嶂、林木葱郁,登山远眺,浩瀚的东海尽收眼底。
前童古镇 ,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
丹山赤水风景名胜区位于宁波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距余姚市区45公里。景区面积6.05平方公里,为余姚市第一个风景名胜区。
宁波到底哪里好?
怎么理解宁波?如果简单点来概括,文化和商贸是绕不开的两个侧面。
宁波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港口已经无从得知,唐代时宁波发展成为沿海四大名港之一,宋时成为朝廷指定通往日本、高丽的特定港口,而明代时则是接待日本勘合贸易船的唯一地方。1842年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的宁波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城市之一,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从河姆渡文明时期我国最早的“浮海”工具到古越国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风帆;从宋朝出使高丽的“万斛”神舟到清末宁波商帮叱咤东南亚的机械轮船,每一个时代,宁波都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业的领军者。
明朝时“片板不得下海”的一纸令下,宁波的海洋贸易迅速的衰败,这个昔日繁荣的商贸重镇和东海大港,无奈地在那个时期的固步自封里走向衰亡。然而就在这个看似毫无希望的时代,一股文化新脉络却悄悄地在宁波大地上生根发芽,书香传承成为宁波新的希望。白云庄内留下身影的黄宗羲、全祖望等让浙东学派在宁波发扬壮大。范钦及其后代用一个家族几辈人的努力为中国人留下了天一阁和数十万本珍贵藏书,挽救的善本、孤本让中国的文脉传承更加的完整。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也许昔日的宁波府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褪去了自己的特色,但有些恒久不变的精神内核却永远镌刻在宁波这片土地上、铭记在宁波人的心中。